央廣網北京8月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。120年前,也就是1894年8月1號,中日正式宣戰,從此改變了中日兩國的命運並影響了世界格局。從本月1號開始,中國之聲聯合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推出50集專欄節目《真實甲午》,以1894、1954、2014三個甲午年為歷史坐標,通過每個節點前後的海軍之變和國運之變,揭開歷史的真實細節,追問中國戰敗的真實原因,探求中國在海軍、海權、海洋的主張和思路。今天為您播出《真實甲午》第五集:《海國圖志》叫醒服務—日本起床,中國仍睡!
  《海國圖志》出版後魏源對它寄托了極大的希望。因為人們可以通過這部書探索讓國家富強的辦法。然而此書在國內的印刷數僅有千冊左右,可以說是幾乎無人問津。大清士大夫們認為,鴉片戰爭並非敗在技不如人,國力不如人,而是林則徐這樣的人被姦臣所害;只要林則徐復出,打敗夷人不在話下。同時,《海國圖志》對西方蠻夷的“贊美”之詞令他們不能接受,有人主張要將書付之一炬。
  老百姓有句話“牆內開花牆外香”。這正好形容《海國圖志》的命運。這部書在國內沒有銷路,但在我們的東鄰日本卻受到了熱捧。當時的日本和中國一樣也受到了列強的侵略。國難當頭,日本的有識之士苦苦探尋著解救國家的良方。《海國圖志》的出現,為日本維新變革人士擦亮了眼睛。
  《海國圖志》首次傳入日本是1851年,由中國赴日貿易商船帶去三部。由於發現書中有涉及天主教的違禁文字,所以沒收了。1854年,中國兩艘商船又帶去了15部。此次,書被官方徵用了7部,在市場上出售8部。在這之後,日本人乾脆在國內翻印《海國圖志》,一共被印刷了15版,引起了更大規模的閱讀熱潮。
  我們知道《海國圖志》主旨是“師夷長技以制夷”,這是開風氣之先的改革思想;而如何造西洋炮、造西洋船,這些近代軍事科技資料在書中也大量彙集。在日本人看來,這簡直就是天照大神送給他們的禮物。當時日本思想界對此書的反應極為熱烈,視其為“海防寶鑒”。日本近代著名的維新思想家佐久間象山曾拍案感慨說:“我和魏源真可謂海外同志矣。”他熱心洋學,甚至曾自鑄西洋炮。而他的弟子吉田松陰則更進一步:利用《海國圖志》提供的世界知識,結合日本實際提出了維新改革主張。日本思想界也開始從排斥西方到主張發展與西方的關係。
  1863年,吉田松陰的弟子伊藤博文前往英國留學。他回國後成為日本近代著名政治家,曾四任日本首相。1894中日之間的甲午戰爭,就是在伊藤博文任期內。
  魏源扮演了兩種角色:它既是黃昏時的貓頭鷹,理性地預告了天黑後的凄涼;他也是黎明前的雲雀,清脆地預告了天亮後的霧靄。
  中國人真的放棄“制夷”的探索了嗎?
  明天同一時間,請聽《真實甲午》第六集:《兩個英國人要當大清“太上皇”!》  (原標題:《海國圖志》叫醒服務—日本起床 中國仍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ur76urkp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